http://www.braintechnews.com

脑机接口走向现实,11张PPT看懂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现状|量子位智库

荣伟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脑机接口到底是商业噱头?还是重大突破

这个东西大公司才能搞?普通人小公司还有没有机会?

图片

想知道答案,快跟着看一下这份《脑机接口深度产业分析报告(精华版)》

产业的背景分析

脑机接口(BCI),即大脑与机器相连的接口,它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了一个能够直接传送信号的通路。

图片

按侵入大脑程度,脑机接口主要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已经有了商业化应用推广,各大电商平台上也能看到不少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在售。

由于技术及伦理原因,目前侵入式脑机接口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来可能在医疗场景下逐步实现技术落地化应用。

图片

医疗场景是业内公认的刚性市场,短期内增长最为确定。

未来随着人类逐步掌握神经信号的编码与解码规律,能在脑机之间完成交互的双向脑机接口有望成真,高级人机交互场景将会为脑机接口市场带来新的巨量增长。

图片

图片

目前我国的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在十亿人民币级别,尚不足全球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

但经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脑机接口纯设备的市场,在与具体的使用场景的结合后会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未来可能达到千亿规模

我国脑机接口市场不仅增长速度将领先全球,而且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也会明显上升。

图片

产业的“危”与“机”

由于研发成本过高,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链高度不成熟,缺乏专有供应商。

芯片领域可以视为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受制于德州电气(信号处理芯片TI AD1299)、意法半导体(程序控制单片机STM32)等国外厂商。

由于自身产业链建设不完善,和政府、高校、医疗机构以及销售渠道的合作成为脑机接口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策的扶持。目前我国已将脑科学列入“十三五”及“十四五”规划。在未来五年会有持续性投入,属重大利好条件。

图片

国外由于研发及市场教育较早、消费习惯得到培育、产业链完善等原因,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程度远高于我国。行业的不同发展方向上都已存在相对成熟的代表公司。

我国公司由于起步时间晚,在技术及产品创新、重点市场、产业参与度、融资状况上和国外存在明显差异。

但由于脑机接口本身是新兴产业,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差异和国外相差只在5~10年。相比其他传统技术领域,更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图片

图片

产业的“现在”和“未来”

有别于公众对底层科学技术突破的看重,在脑机接口行业的未来发展中,优秀的脑机接口公司其实担当了更为关键的角色。

一个新兴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离不开产品使用场景的扩展消费者认知的培育

通过挖掘需求协调合作并最终完成产品落地,这些公司承担着拓展行业想象空间、推动行业长期向好发展的重任。

图片

由于处在早期的野蛮生长阶段,国内乃至全球的脑机接口产业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状态。

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国内脑机接口公司大抵能分成三种角色:基础设施提供商产品/APP提供商二次定制服务商

多数知名的脑机接口公司会选择三类角色并行发展

首先,对关键技术点形成底层自研,在关键基础设施上形成话语权。其次,直接针对重点市场推出产品,以消费级产品/应用或科研级设备实现研发投入变现。

最后,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还会针对高潜力新场景连接其它行业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产品定制,抢占新赛道。

图片

由于行业特性,脑机接口行业的进入门槛极高,主要集中在人才架构资本能力上。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项跨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型技术,需要多元化多方面的人才,包括材料、计算机、电子工程、认知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人才。

由于国内先前缺乏相关课题组/专业,脑机接口公司难以吸引并有效整合所需人才,只能从国外/合作高校定向引进

同时,脑机接口公司研发投入极高,业内的年研发成本投入普遍超过年收入的 80%,达到千万级别。底层技术公司需10年以上投资回收期,应用类公司也需约3年回收期。

能否通过融资等手段获取充足的现金流,以维持其漫长的研发周期成为脑机接口公司存活发展的关键。

图片

未来更早跨过人才和资本门槛的脑机接口领头公司,其垄断效应可能会随着对细分市场的领头布局而进一步加强。

但随着开放生态和基础设施的形成逐步降低行业门槛,也会有越来越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场景挖掘与需求培养的应用类脑机接口公司出现。

这一细分化切入方式也是业内人士建议的相对低门槛方式,既避免了与头部公司正面交锋,还有助于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

图片

总结如下:

  1. 目前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的设备市场规模在十亿人民币级别,2040年会达到560亿人民币,综合市场规模更会放大至千亿。

  2. 国内脑机接口公司大抵分成三种角色:基础设施提供商、产品/APP提供商和二次定制服务商。

  3. 人才和资本,是脑机接口行业的两大核心门槛。

  4. 未来脑机接口行业的马太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加强,细分化切入是普通人和小公司进入脑机接口的良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