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raintechnews.com

大脑里的空间坐标——网格细胞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的你,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突然,停电了!
眼前漆黑不见五指。


火柴和蜡烛放在正对门的桌子上,而你在几米远的板凳上坐着。你想象了自己和桌子在屋内的位置,然后摸摸索索地朝脑海里桌子的方向走去。最后,你如愿地点燃蜡烛。
你之所以能在完全没有视觉信息的情况下,规划出走向桌子的路径,是因为你的大脑有一张关于屋子的内在地图。大脑依据这张地图精确地告诉你在屋里所处的位置,以及你和桌子之间的位置关系。
而这张内在认知地图的坐标系,就是由我们今天的主角网格细胞(grid cell)编织而成的。
网格细胞的发现者挪威科学家莫泽夫妇,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的生理医学诺贝尔奖。

网格细胞的发现

2004年,莫泽夫妇发现大鼠的内侧内嗅皮层(MEC,medial entorinal cortex)里的很多神经元,在大鼠处于笼子里某一特定位置时,会强烈发电,而在其他位置不放电。

后侧视角中的大鼠内嗅皮层(彩色部分),黄曲线为内侧和外侧内嗅皮层的分界线


并且,这些神经元偏好的位置不止一个,明显多于海马体里的位置细胞,位置细胞偏好的位置只有一两个。这暗示内侧内嗅皮层里的这些神经元是不同于海马位置细胞的一个“新物种”。
 

内侧内嗅皮层神经元偏好位置不止一个。左图黑线为大鼠运动轨迹,红点为神经元放电时坐在位置。


为了看清楚这些神经元放电位置的全貌,莫泽夫妇将大鼠活动的笼子扩大。结果,一幅精美绝伦的图像呈现在莫泽夫妇面前。

网格细胞的放电位置是网格形状


这些神经元的放电位置精准规则,构成了一个个六角形,瓦片一样铺满了大鼠的整个运动空间。
因为这些神经元的放电位置构成的图像好似网格,科学家便给它们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网格细胞(grid cell)。
随后的几年里,网格细胞在小鼠、蝙蝠、猕猴、人类等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里,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被发现。这说明,网格细胞在哺乳动物大脑的进化中极端保守,也暗示了网格细胞的作用非同寻常。

网格细胞是大脑内部的坐标系

网格细胞的作用类似于地图上的坐标格子,可以告诉你在空间坐标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网格细胞六边形的网格坐标系并不是来自外界的感知输入,因为外界并没有网格一样的感官刺激。相反,它的坐标系生成于大脑内部,是大脑对外界空间的内部想象、内部表征。

网格细胞的网格类似于地图上的网格


实验也证明,如果将网格细胞所在内侧内嗅皮层损毁,大鼠的导航能力将大大受损,无法正确地规划路径。
此外,网格细胞的网格性质也非常适合担当坐标系统。

网格细胞的基本性质

以方形的空间为例,我们来了解下网格细胞的基本性质。
网格细胞放电位置的六角形排列,从另外的角度看,是由几行平行错位的位点构成。这些平行线并不是垂直于方形空间的边界的,而是成一定角度,即网格细胞的网格有一定的朝向
此外,相邻放电位置之间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称为网格细胞网格的间距(或波长)。
如果将放电位置看成是正弦波的波峰或波谷,那么网格细胞的网格还拥有相位这一属性。

网格细胞的网格具有朝向、间距和相位属性。


网格细胞网格的朝向、间距和相位各不相同。理论上,只需少数几个理想的网格细胞,就可以编码整个空间的各个位置。
此外,网格细胞的网格性质在同一外界环境中是相对稳定的。当动物再次进入同一个空间,网格细胞的网格和原来一样。同时,网格细胞放电模式不会随着动物自身运动速度、朝向的变化而变化。
但当外界环境变化时,网格细胞的网格会随之改变,已更精准地适应和编码外界空间。

网格细胞性质会随外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坐标系需要一个原点作为参考点。同样的道理,网格细胞的坐标系统也需要锚定一个外物作为参考系。
因此,当科学家改变大鼠所处空间的几何性质时,网格细胞六边形的网格,发生了极其有趣的变化。

  • 网格细胞锚定于外界的地标

网格细胞会锚定于外界的感觉地标,当地标旋转时,网格细胞的网格结构也会跟着旋转。

旋转视觉标志,网格细胞的网格跟着旋转。

 

  • 网格细胞的网格会被外界空间压缩和拉伸

当改变大鼠所处笼子的尺寸时,网格细胞的网格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外界空间变大时,网格细胞的网格被扩展,间距变大。相反,外界空间变小时,网格细胞的网格会被压缩,间距变小。

网格细胞的网格会被外界空间压缩和拉伸

 

  • 网格细胞的网格会受到来自空间边界的切力,继而重排列。

在一个方形的笼子里,大鼠网格细胞发放野的朝向并不是垂直于笼子边界的。这是因为笼子的边界墙壁会对网格细胞的网格产生一种切力,使网格轴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

网格细胞的轴并不垂直于边界,而是呈一定角度


切力(Shear force)的轴为空间边界,切力的方向沿着空间边界这条轴,切力的大小随着离边界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距离边界越近的位置,切变形越严重。

 
空间边界对网格的剪切效果示意图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说明空间边界对网格的影响是局部的,随距离而衰减。
当空间改变其形状,不同边界的局部作用会导致更有意思的网格变化。
例如,当空间由正方形变为梯形时,同一网格细胞的网格在梯形边界的作用下重新排列。

 
上图为网格细胞空间放电率伪彩图,下图为大鼠运动轨迹(黑线)和神经元单个放电的位置(红点)叠加图


当视觉参照物位置不变,但空间旋转时,网格细胞的网格也会重排列。

 

 

  • 网格细胞的网格会随着对空间的熟悉程度而发生变化

我们知道,空间边界的切力会让网格轴向偏移一定角度。但科学家发现,当大鼠刚进入一个陌生空间时,网格细胞的网格轴并没有偏移,而是垂直边界。等到大鼠完全熟悉该空间以后,偏移才会发生。网格细胞在一个空间内的放电模式,是对该空间适应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大鼠身处两个连通的隔间之中。最开始,大鼠并不熟悉两个房间的空间位置结构,此时每个网格细胞会为每个房间生成一张独立的“网格地图”。待大鼠完全熟悉这两个空间后,两个独立的网格结构会融合成一体。

 
网格细胞会为两个陌生的空间生成两个独立的网格地图。熟悉两个空间后,再将两者融合为一体。


这也说明,当面对一个宏大的空间时,例如进入一个城市,大脑可能会先依据局部的参照物生成局部的小地图。待到足够熟悉,再把各个小地图融合为一体。先分而治之,而后融会贯通。

总结

从2004年网格细胞首次在大鼠内侧内嗅皮层中发现,到2014年获得诺贝尔奖,仅有10年间隔,这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历史上是非常迅速的。这也映衬出网格细胞在大脑构建外界空间过程中的重要性。
网格细胞、边界细胞、头部朝向细胞和速度细胞,以及位置细胞,它们分布于海马以及内嗅皮层等海马周边脑结构中,共同构筑了大脑内的GPS系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