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raintechnews.com

揭示个体加工他人利他决策不确定性产生感激情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及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周晓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Affective evaluation of others' altruistic decisions under risk and ambiguity”,于2020年5月27日在NeuroImage杂志在线发表。该研究揭示了个体加工他人利他决策不确定性产生感激情绪的认知神经基础。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熊威、博士后高晓雪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交流访问本科生贺哲文和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现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助理教授)于宏波分别为论文的第三和第四作者,高晓雪与周晓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郑州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刘慧灜教授课题组的大力支持。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急需用钱,你的一个朋友知道你需要100美元并决定帮助你,而另一个朋友则在知道你需要的确切钱数之前就决定帮你渡过难关。你会更感激谁?如果我们从两个朋友的帮助中同等受益,为什么影响他人决策过程的因素(如他人帮助成本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我们的感激情绪和后续回馈行为?

 

以往研究关注个体为自己进行决策时的两种不确定性:1)风险,即概率已知的不确定性;2)模糊,即概率未知的不确定性。相比于风险,人们通常认为模糊更加不确定、并对其更加厌恶。在神经层面,研究表明,个体在为自己进行决策时,对风险和模糊进行加工的神经基础既有共同的部位,也有差异性。一方面,风险和模糊加工均涉及外侧眶额皮层和脑岛。另一方面,相比于风险决策,模糊决策下背内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相比于模糊决策,风险决策下纹状体和顶叶皮层有更强的激活。然而,这些自我决策过程中神经活动的异同是否可以泛化到个体加工他人在风险和模糊情境下的利他决策、进而产生感激情绪仍然未知。

 

 

 

图1. 人际互动范式流程图和行为结果

 

在本研究中,周晓林课题组结合自主开发的人际互动范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手段,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在人际互动中(图1, A),每一轮游戏被试与一名匿名参与者进行配对。该配对参与者有意地(配对参与者作出决定)或无意地(计算机替配对参与者决定)决定是否承担一定的疼痛(即帮助成本)以帮助被试减少一半的疼痛。实验操纵了配对参与者帮助成本的不确定程度,即其获知为了帮助被试,自己每一轮所承担的疼痛强度可能是确定的、有风险的或者模糊的。被试在看到是否得到帮助的信息后,可以决定是否分配自己的一部分收益给配对参与者(即回馈金额),并被告知,配对参与者不知道有这一环节。实验后,被试对不同条件下自己接受帮助时的感激程度和感受到的善意进行主观评价。行为结果显示(图1, B-F),随着配对参与者帮助成本不确定性的增加,被试感受到的善意、感激情绪和回馈金额均增加;该效应在计算机替配对参与者做出帮助决定时明显减弱或消失。被试在帮助中感受到的善意显著中介了帮助成本不确定性对其感激情绪的影响。脑成像结果(图2)表明,对他人利他决策中风险和模糊的加工涉及到相似的和不同的认知神经基础。两者均与恐惧和焦虑相关的认知过程有关,涉及右侧眶额皮层和前脑岛的神经活动;同时,模糊加工还与心理理论和冲突监控相关的认知过程有关,涉及背内侧前额叶和背侧前扣带回的神经活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不确定性在个体感激情绪产生中的重要作用,更为探究个体如何适应其他社会不确定情境(如信任、合作和惩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图2. 脑成像结果

 

此前,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已经就社会情绪(如感激、内疚、嫉妒)和社会行为(如利他行为、攻击行为、报复行为)的神经机制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就感激情绪而言,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先后探讨了施惠者的意图、施惠者的代价和受惠者获益对受惠者感激情绪的影响及相关神经活动模式,论文先后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APA)刊物Emotion (2017) 和神经科学刊物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8),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周晓林教授的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630034, 71942001)的资助。高晓雪博士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900798)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一等项目(2019M650008)的资助。

 

 

 

 

参考文献

 

Xiong, W.*, Gao, X.*#, He, Z., Yu, H., Liu, H., & Zhou, X#. (in press). Affective evaluation of others' altruistic decisions under risk and ambiguity. NeuroImage. 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20.116996. (* equal contribut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s) 

研究组介绍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

 

实验室研究领域:

主要利用行为实验、眼动、高密度脑电、磁共振成像、行为遗传学/神经药物操纵等技术和研究范式,在三个研究方向上展开研究:1) 社会认知, 社会情绪和社会决策; 2) 语言认知和神经语用学; 3) 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